[01072763]智能配网供电安全及保护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能量转换与储存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提出配电网智能感知新模式,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关键设备,提升了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等级及水平。
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徐州润泽电气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并已形成产品,产品近年来在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供电公司、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郸矿业集团等工程合作项目中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了该省煤矿及城市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为智能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研发装备经国家煤安标志办公室认可,部分产品经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鉴定为高新技术产品,依托的多个科技项目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等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属于智能配用电技术领域,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等学科。相关研究内容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苏北科技发展计划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1、项目技术创新内容:1)创建了以配电网电缆绝缘状态评估、复杂配电网下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单端行波时频复合分析的故障定位技术为核心的配电网智能感知新模式,提升了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等级及水平。2)利用中性点柔性接地及智能补偿关键技术,提出三相五柱式双二次绕组的结构、带辅助二次绕组的接地变压器加单相消弧线圈的结构两种结构形式,完善了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理论体系,研制自动跟踪补偿柔性消弧线圈。3)针对煤矿供电系统的短路越级跳闸与漏电保护无选择性的技术难题,提出了穿越性故障识别与隔离技术,解决了传统微机保护装置只能使用自身获得的故障信息的难题,克服了上下级保护定值无法配合的难题。4)基于设备状态感知、故障辨识等关键技术,开发出智能软件系统和成套智能化装备,涵盖配电设备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价系统、矿山供电智能监控系统和智能化配电装备。
2、授权专利和知识产权情况:已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9项,获认证的省高新技术产品6项,国家安标产品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
3、技术经济指标:该项目提出的行波时频域分析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和中性点柔性接地及智能补偿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配电安全及保护领域的空白,研制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自动跟踪补偿柔性消弧线圈、防越级跳闸系统、矿用智能保护装置、矿用隔爆型监控分站等设备分别经江苏省科技厅鉴定,被列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相关产品成功转后近两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700万元。系列设备在中国20多个城市及煤矿配电网安全生产中应用2年以上,减小停电时间8000h,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920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该省城市配电网升级改造,对探索供配电安全系统建设模式,提高该省供配电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通过产业化建设,项目形成年产5000万元,吸收100人就业,国内矿山供电设备市场占有率25%,逐步推广至城市智能配电网。据统计,该项目产业化后,企业近两年共产生利润3600万元。
该项目提出配电网智能感知新模式,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关键设备,提升了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等级及水平。
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徐州润泽电气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并已形成产品,产品近年来在江苏省电力公司徐州供电公司、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郸矿业集团等工程合作项目中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了该省煤矿及城市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为智能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研发装备经国家煤安标志办公室认可,部分产品经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鉴定为高新技术产品,依托的多个科技项目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等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属于智能配用电技术领域,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等学科。相关研究内容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苏北科技发展计划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1、项目技术创新内容:1)创建了以配电网电缆绝缘状态评估、复杂配电网下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及单端行波时频复合分析的故障定位技术为核心的配电网智能感知新模式,提升了配电网安全态势感知等级及水平。2)利用中性点柔性接地及智能补偿关键技术,提出三相五柱式双二次绕组的结构、带辅助二次绕组的接地变压器加单相消弧线圈的结构两种结构形式,完善了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理论体系,研制自动跟踪补偿柔性消弧线圈。3)针对煤矿供电系统的短路越级跳闸与漏电保护无选择性的技术难题,提出了穿越性故障识别与隔离技术,解决了传统微机保护装置只能使用自身获得的故障信息的难题,克服了上下级保护定值无法配合的难题。4)基于设备状态感知、故障辨识等关键技术,开发出智能软件系统和成套智能化装备,涵盖配电设备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价系统、矿山供电智能监控系统和智能化配电装备。
2、授权专利和知识产权情况:已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9项,获认证的省高新技术产品6项,国家安标产品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
3、技术经济指标:该项目提出的行波时频域分析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和中性点柔性接地及智能补偿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配电安全及保护领域的空白,研制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自动跟踪补偿柔性消弧线圈、防越级跳闸系统、矿用智能保护装置、矿用隔爆型监控分站等设备分别经江苏省科技厅鉴定,被列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相关产品成功转后近两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700万元。系列设备在中国20多个城市及煤矿配电网安全生产中应用2年以上,减小停电时间8000h,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920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该省城市配电网升级改造,对探索供配电安全系统建设模式,提高该省供配电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通过产业化建设,项目形成年产5000万元,吸收100人就业,国内矿山供电设备市场占有率25%,逐步推广至城市智能配电网。据统计,该项目产业化后,企业近两年共产生利润3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