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056752]甜糯玉米育种技术创新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鲜食玉米是浙江省重要的旱杂粮作物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典型的南方玉米种植区的浙江省,从早期的高产饲用玉米发展到如今以粮食、蔬菜、饲用兼用及加工原料的重要作物,尤其是鲜食甜糯玉米成为该省居民粮菜消费的主要品种。并从前些年的高产育种逐步转向了品质育种,对鲜食玉米重要品质性状如可溶性总糖含量、柔嫩性、脆度、甜糯风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创制新种质,解决优良品质指标和抗性、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多性状聚合育种难题,在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历经10余年的技术攻关,通过育种技术和优异新种质的创新,选育了优质、高产、抗病的甜、糯和甜糯新品种6个,新品系如白甜5137、花甜糯8013等多个,为满足浙江省效益农业发展和市场对健康、营养、适口性好的甜糯玉米品种的多样化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利用显微测微技术测定了甜玉米籽粒3个面的果皮厚度,对果皮厚度遗传性状和SSR标记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合优异种质材料的引进与鉴定,通过低世代重组、鉴定和定向选择等组成的同步筛选技术,创新选育了E31E329等12份果皮厚度较薄的高脆度甜玉米自交系,选育通过浙江省审定的代表性品种2个:浙凤甜2号和浙凤甜3号。其中浙凤甜2号已连续6年被列入该省主导品种(品种权号:CNA20050596.3)。通过基因组测序,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中国糯玉米wx基因存在新的突变类型5个:DNA水平上发生突变有wx-tD7(D7)、wx-tD10(D10),转录水平上发生突变有wx-N1(N1)、wx-N2(N2)和wx-N3(N3),并表明中国糯玉米育种应用的wx基因主要来自D7和D10两个突变基因型,且D7类型比D10类型更显糯,创新了糯玉米wx基因遗传理论。并建立了wx-tD7突变基因分子标记筛选技术,筛选获得了217份属糯性较好的优良糯玉米新种质,选育通过省审定的代表性品种2个:浙凤糯2号和浙凤糯8号,其中浙凤糯2号已连续6年被列入该省主导品种。在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消化创新,改进了选育技术,构建了籽粒淀粉与I-KI试剂测定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技术相结合的多隐性基因聚合种质早代筛选技术,有效、快速和创制选育一批具甜糯双隐或多隐性基因新种质。并育成了甜糯型玉米杂交组合2个:浙凤糯5号和浙凤糯7号。育成的浙凤糯2号、浙凤甜2号和浙凤甜3号等新品种在省内累计推广66.06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57亿元,其中2013年推广面积10.22万亩。浙凤糯2号和浙凤甜2号自2008年以来连续6年成为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获品种权1个,发表相关论文15篇。
鲜食玉米是浙江省重要的旱杂粮作物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典型的南方玉米种植区的浙江省,从早期的高产饲用玉米发展到如今以粮食、蔬菜、饲用兼用及加工原料的重要作物,尤其是鲜食甜糯玉米成为该省居民粮菜消费的主要品种。并从前些年的高产育种逐步转向了品质育种,对鲜食玉米重要品质性状如可溶性总糖含量、柔嫩性、脆度、甜糯风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创制新种质,解决优良品质指标和抗性、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多性状聚合育种难题,在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历经10余年的技术攻关,通过育种技术和优异新种质的创新,选育了优质、高产、抗病的甜、糯和甜糯新品种6个,新品系如白甜5137、花甜糯8013等多个,为满足浙江省效益农业发展和市场对健康、营养、适口性好的甜糯玉米品种的多样化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利用显微测微技术测定了甜玉米籽粒3个面的果皮厚度,对果皮厚度遗传性状和SSR标记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合优异种质材料的引进与鉴定,通过低世代重组、鉴定和定向选择等组成的同步筛选技术,创新选育了E31E329等12份果皮厚度较薄的高脆度甜玉米自交系,选育通过浙江省审定的代表性品种2个:浙凤甜2号和浙凤甜3号。其中浙凤甜2号已连续6年被列入该省主导品种(品种权号:CNA20050596.3)。通过基因组测序,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中国糯玉米wx基因存在新的突变类型5个:DNA水平上发生突变有wx-tD7(D7)、wx-tD10(D10),转录水平上发生突变有wx-N1(N1)、wx-N2(N2)和wx-N3(N3),并表明中国糯玉米育种应用的wx基因主要来自D7和D10两个突变基因型,且D7类型比D10类型更显糯,创新了糯玉米wx基因遗传理论。并建立了wx-tD7突变基因分子标记筛选技术,筛选获得了217份属糯性较好的优良糯玉米新种质,选育通过省审定的代表性品种2个:浙凤糯2号和浙凤糯8号,其中浙凤糯2号已连续6年被列入该省主导品种。在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消化创新,改进了选育技术,构建了籽粒淀粉与I-KI试剂测定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技术相结合的多隐性基因聚合种质早代筛选技术,有效、快速和创制选育一批具甜糯双隐或多隐性基因新种质。并育成了甜糯型玉米杂交组合2个:浙凤糯5号和浙凤糯7号。育成的浙凤糯2号、浙凤甜2号和浙凤甜3号等新品种在省内累计推广66.06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57亿元,其中2013年推广面积10.22万亩。浙凤糯2号和浙凤甜2号自2008年以来连续6年成为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获品种权1个,发表相关论文15篇。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合肥巢湖经开区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5001458号

运营商: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