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1559]鲍种质优化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九孔鲍于90年代从台湾引种,是福建以南沿海地区鲍养殖的主要种类。养殖九孔鲍存在种退化、病害严重、鲍苗较难培育、养殖成鲍生长缓慢,存活力低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集美大学开始了“鲍种质优化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项目组通过采用诱导培育鲍多倍体与传统的选择育种技术培育良种等方法相结合,优化和改良鲍种质;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养殖工程原理,研究和解决了鲍养殖中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及其生态化育苗和养殖中的工程技术问题,从而避免了鲍苗“脱板症”和养成鲍病害的发生,提高了苗种和养成鲍的成活率。项目率先在国内将鲍的种质优化、养殖生态调控和养殖技术改进等融为一体,形成了规模化健康育苗和养成新工艺,首次建立了以“光照-微藻(底栖硅藻和浮游单胞藻)-鲍-微生态制剂-浮游动物”复合系统为基础的九孔鲍生态化育苗的新模式,以及以“光照-微藻(底栖硅藻和浮游单胞藻)-鲍-微生态制剂-大型藻类-浮游动物”复合系统为基础的九孔鲍生态化养殖的新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鲍养殖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鲍养殖业向前发展。从苗种到成鲍的成活率达87.5%,大大提高其存活率,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采用生态化育苗和养殖,保持了养殖系统内外物质、能量良性循环,水质清新,每天只需要1个量程水体,较其他养殖方法需要3-5个量程水体,节约了养殖用水。首次建立了九孔鲍三倍体育种技术体系,三倍体诱导率达85%以上。项目通过技术示范和技术辐射作用,已在厦门、惠安、漳浦、东山等地35家养殖场应用和推广,取得了直接经济效益净增产值1170万元,社会效益8000万元。
九孔鲍于90年代从台湾引种,是福建以南沿海地区鲍养殖的主要种类。养殖九孔鲍存在种退化、病害严重、鲍苗较难培育、养殖成鲍生长缓慢,存活力低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集美大学开始了“鲍种质优化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项目组通过采用诱导培育鲍多倍体与传统的选择育种技术培育良种等方法相结合,优化和改良鲍种质;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和养殖工程原理,研究和解决了鲍养殖中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及其生态化育苗和养殖中的工程技术问题,从而避免了鲍苗“脱板症”和养成鲍病害的发生,提高了苗种和养成鲍的成活率。项目率先在国内将鲍的种质优化、养殖生态调控和养殖技术改进等融为一体,形成了规模化健康育苗和养成新工艺,首次建立了以“光照-微藻(底栖硅藻和浮游单胞藻)-鲍-微生态制剂-浮游动物”复合系统为基础的九孔鲍生态化育苗的新模式,以及以“光照-微藻(底栖硅藻和浮游单胞藻)-鲍-微生态制剂-大型藻类-浮游动物”复合系统为基础的九孔鲍生态化养殖的新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鲍养殖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鲍养殖业向前发展。从苗种到成鲍的成活率达87.5%,大大提高其存活率,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采用生态化育苗和养殖,保持了养殖系统内外物质、能量良性循环,水质清新,每天只需要1个量程水体,较其他养殖方法需要3-5个量程水体,节约了养殖用水。首次建立了九孔鲍三倍体育种技术体系,三倍体诱导率达85%以上。项目通过技术示范和技术辐射作用,已在厦门、惠安、漳浦、东山等地35家养殖场应用和推广,取得了直接经济效益净增产值1170万元,社会效益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