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1633]鳗鲡精养池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动植物新品培育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集美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福建厦门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一、项目的特点与技术指标:
鳗鲡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之一,我国鳗鲡总养殖产量达15-16万吨,总产值约10亿美元。当前鳗鲡养殖模式主要有土池养殖和水泥池精养殖,占用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环境,严重制约我国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实现我国鳗鱼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安全的产业形式升级的技术,符合国家改变农业低效、高耗的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决策。在农业部、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市科技局和集美大学等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本课题组经过近七年对鳗鲡精养池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开发出一套实用、有效适用于精养池的鳗鲡养殖排放污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以及健康养殖技术。本课题在集美大学水产试验场,通过改造美国引进的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日本鳗鲡(10万尾)、欧洲鳗鲡(30万尾)及美洲鳗鲡(30万尾)的高密度白仔生产性培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培育模式。另外,在福清废弃鳗场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积为1600m2的鳗鲡精养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并进行生产性的鳗鲡养成,效果良好,与传统的养殖模式比较,该技术模式具有明显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特点,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节地50%、节水80%以上、节能30%以上。特别在白仔加温培育阶段节能可达70%以上、减少用药70%以上。本研究成果急需进一步推广应用,以期促进鳗鱼养殖业朝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方向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二、技术成熟程度:
项目已通过验收
三、应用范围:
鳗鲡养殖场
四、投资条件和预期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五、合作方式:
面议
一、项目的特点与技术指标:
鳗鲡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之一,我国鳗鲡总养殖产量达15-16万吨,总产值约10亿美元。当前鳗鲡养殖模式主要有土池养殖和水泥池精养殖,占用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环境,严重制约我国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实现我国鳗鱼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安全的产业形式升级的技术,符合国家改变农业低效、高耗的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决策。在农业部、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市科技局和集美大学等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本课题组经过近七年对鳗鲡精养池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开发出一套实用、有效适用于精养池的鳗鲡养殖排放污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以及健康养殖技术。本课题在集美大学水产试验场,通过改造美国引进的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日本鳗鲡(10万尾)、欧洲鳗鲡(30万尾)及美洲鳗鲡(30万尾)的高密度白仔生产性培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培育模式。另外,在福清废弃鳗场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积为1600m2的鳗鲡精养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并进行生产性的鳗鲡养成,效果良好,与传统的养殖模式比较,该技术模式具有明显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特点,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节地50%、节水80%以上、节能30%以上。特别在白仔加温培育阶段节能可达70%以上、减少用药70%以上。本研究成果急需进一步推广应用,以期促进鳗鱼养殖业朝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方向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二、技术成熟程度:
项目已通过验收
三、应用范围:
鳗鲡养殖场
四、投资条件和预期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五、合作方式:
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