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福建-厦门市 入职年份: 资料待完善 学历: 资料待完善 毕业院校: 资料待完善
从事领域化学药物,生物化工,生物医药
擅长能力生物工程
1985年9月-1989年7月, 南京大学/生物系, 学士学位,
1992年9月-1995年7月, 中山大学/遗传工程中心, 硕士学位,
1995年5月-1999年8月, 中国科学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
1999年9月-2006年5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生化系, 访问学者,
2006年6月-2008年1月,美国南加州大学/分子与计算生物系, 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核细胞中,转录因子与特异的增强子结合并进一步形成巨大的复合体以调节转录的水平。这些转录因子进一步和各种辅因子相互作用,有效地调节细胞的编程和重编程。我们在解析转录因子与其辅因子复合体结构(图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它表观遗传的因子,特别是负责组蛋白乙酰化的蛋白在转录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原核细胞中,组氨酸激酶(sensor histidine kinase,SK)负责刺激依赖的磷酸化并将信号转导至调节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以调控相应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基因的转录。这一调控系统被称作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原核细胞的主要的应急调控系统。VicRK是肺炎等疾病的致病链球菌中生死攸关的TCS。VicK带有传导或感应的元件HAMP和PAS,负责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并调节VicR介导的应急性基因的转录。我们从解析VicK的晶体结构开始,从结构和功能关系上探讨HAMP和PAS如何将信号从刺激传导到激酶的分子机制。我们还将以该结构为基础积极研制新的抗菌素来对付耐药性的细菌的感染。